客服電話:400-0755-992
客服郵箱:vip@wapadd.cn
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2016年3月31日,廣東醫谷聯合分享投資、中創產業研究院和廣州市巴斯特會展聚焦醫療產業,深度探討醫療產業最新政策、發展現狀和趨勢。在論壇開始前,分享投資管理合伙人管濤深度解讀,醫療投資的真正風口到底在哪里。
分享投資是中國最早一批的有限合伙制專業投資機構之一,在醫療行業投資了超過30家公司,包括華大基因、美年大健康、步長制藥、廣州邁普,北京泛生子等知名公司。
問:怎么看醫療領域的投資?現在是不是一個好的時機?
管濤:非常看好醫療領域投資。
美國市場和日本市場對我們有非常好的啟示。
在美國,醫療保健行業穩健領跑了三十年。1973年至2009年的30多年里,美國二級市場醫療健康行業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4倍,在主要行業中排在最前。
即使在經濟大幅波動時期,如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,2008年的金融海嘯,醫藥股整體表現依然相對平穩。
日本自80年代后期步入老齡化社會。此后,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十余年中,日本醫藥板塊卻大幅跑贏大盤。
日本八十年代前后人口老齡化伴隨醫療支出的大幅增長。數據來源: Bloomberg,長江證券。
伴隨老齡人口增加而產生的醫療支出的大幅增長,是醫療健康行業逆勢發展的驅動力。 GDP 增速下降并未影響政府和民眾對醫療的投入,體現出公眾對醫療的強剛性需求。
再看中國的情況。2008-2012年,中國醫療總支出持續高速增長,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0%,遠超其他大國,幾乎兩倍于增速排名第二的巴西; 2014年,我國醫療總支出為人民幣35,008億元,預計2019年將增長至73,790億元。
醫療支出國家前十名(2008 -2012)。數據來源: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,世界銀行。
然而,橫向對比來看,我國醫療支出的GDP占比和醫療資源的人均供給仍有極大提升空間。
公立體系肩負基礎醫療重任,而更廣覆蓋、更多層次、更具創新性的醫療健康服務的供給,必將倚賴創業創新者和民營資本力量的補充,乃至重構;未來十年,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業投資,大有可為。
問:醫療領域看好哪些細分領域?
管濤:分享投資關注處于醫療行業創新前沿、代表未來5-10年技術方向或模式創新趨勢的細分領域,尋找其與大人群、高增長病種的交叉點,定位潛在爆發性領域。分享投資目前從產品的方向,將醫療行業的投資劃為6個細分領域。
精準醫療:基因檢測,疾病早診,基因大數據等。
前沿創新器械:微創,再生醫學,機器人,神經調控等。
診斷檢測設備及試劑:創新類POCT,中高端免疫IVD等。
藥品研發:生物類/靶向性創新藥,國內首仿藥等。
醫療健康服務:專科連鎖,社區,慢病管理,康復看護,健康管理等。
移動醫療:信息化,重度垂直,硬件。
問:醫療健康服務行業都有哪些機會?
管濤:分享投資VP謝開(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士,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)在這個方面有非常全面的總結。以下為她的觀點:
醫療服務體系和貨幣政策一樣,先天地存在著“不可能三角”或稱“三元悖論”(Impossible Trinity),即醫療服務的質量(Quality)、易獲得性(Accessibility)、廉價性(Price)不可能三者兼得。
高水平又便宜的醫療服務,肯定會造成“一票難求”;隨叫隨到的高質量醫療服務,肯定需要高昂的定價來支持。因此,只有不同定位、不同模式的多元化醫療服務供方進入市場,對不同訴求的人群、不同階段的病況進行分流,各取三角的兩端而滿足之,才能對公益屬性的公立醫療系統形成良好補充,共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。
可以沿著“診前-診中-診后”的線索看醫療健康服務行業。
1、 診前(健康管理環節)
診前的健康管理作為人群流量和數據入口,已成兵家必爭之地。而體檢連鎖和家庭醫生,又是健康管理領域具有核心服務價值的兩類入口,作為公立體檢和分診系統的補充,能提供更高效、體貼的服務。
其中,前者更適宜當前中國國情,且覆蓋面較廣,在高中低端都能打開差異化市場局面;后者在高端人群市場有更大潛力,有發達國家范例在前,結合智能硬件,頗具創新空間,但必須與公立系統深度對接。
2、診中(治療環節)
縱切垂直的專科連鎖,和橫鋪基層的社區全科,都有良好的民資創業機會。
專科連鎖醫院需要兩個支點來撬動成功:首先,以過硬的診療水平和質量控制建立起足以抗衡公立醫院的品牌,消除信任壁壘;其次,定位中高端的差異化服務特色,以優質體驗支撐服務溢價,形成競爭優勢。
另一方面,社區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特征,則剛好與高端專科形成互補:面向基層大眾、承擔公共衛生任務、價格親民、服務全科。一直以來,建立“基層首診、雙向轉診、急慢分診、上下聯動”的分級診療體系,都是新醫改的核心命題。
3、 診后(看護與康復環節)
在我國,診療服務鏈幾乎在綜合醫院治療后就戛然而止,康復、慢病管理、養老照護等后續市場空白較多,仍處于發展起步期。
這個龐大的患者群,在醫院看來屬于低值病人,但其實具有治療周期長、客單價較高、病情相對穩定、療效可見、風險可控等特點,服務空間很大,而且治療過程和運營體系更容易標準化,又具備多學科交叉的經營壁壘。在這個尚無標桿品牌出現的市場中,存在著孕育未來領軍者的機會。
問:從2014年開始,移動醫療的話題異常火爆。但到了2015年中,熱度明顯開始下降。你怎么看這個細分領域?
管濤:移動醫療領域,許多盲目追求風口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都已經入場。但當這一群人做了很多方面的嘗試,卻發現走不通之后,再有新的公司希望做類似嘗試,就很難再融到資。
而體量較大的幾家公司,雖然也不能說已經成功,但由于拿到了較雄厚的資本,有了一定的人才積累和經驗沉淀,已經成為相對稀缺的投資標的,為持續發展獲得了一定的領先優勢。
但就整體行業的發展而言,由于并沒有真正的顛覆性企業出現,行業原有特性基本沒有大的變化,因此后續依然有希望出現新的優秀創業企業,只是對創業者的要求變得更高了。
到目前為止,并沒有明顯的顛覆性企業出現。而且大部分企業反而呈現出很多反互聯網行業的特點,比如:1、企業不通過市場手段,而是通過政府出臺規定、強制要求來實現發展。2、產品研發還是遵照傳統管制方式。順應行業特點,而不是顛覆。
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初期發展歷程是典型的 Copy To China,但由于中美的醫療行業基本面相差很大,因此眾多的美國模式并不一定適合在中國落地。真正希望做移動醫療的創業公司,必須對國內的情況非常了解,才能找到痛點,避開大的風險。
問:你看好移動醫療領域哪些創業投資機會?
管濤:
1、提高醫療信息化水平的 “工具類”
某國內醫療信息化公司為了做好國內某三甲醫院的項目,從日本引入了200人的專業團隊,才能保證交付質量。不過這一類企業在中國面臨的挑戰是,國人對軟件及人力服務的付費意愿向來很低。以最典型的 HIS 系統為例,一方面,廠家超多,質量好的鳳毛麟角,因此大多依靠價格戰,收不到合理的利潤。另一方面,醫院不愿意付費,不能搭建好的系統,制約醫院的信息化水平。
因此在醫療行業改革中,如果有好的團隊針對細分市場認真做好信息化工具,是有希望做大的。
2、技術突破的 “技術顛覆類”
科技和資本永遠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。傳統的醫療器械技術其實大多來源于成熟工業領域,因為安全穩定才是最重要的。但在移動醫療領域,有可能繞開工業應用這一中間途徑,直接由技術造成顛覆。
當然,技術突破的難度是非常大的,現在雖然出現了很多可穿戴設備,但實際上能達到醫療級要求的基本沒有。如果一旦出現技術突破,將會有巨大的顛覆意義。尋找此類機會,需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。Google、蘋果等大玩家都在關注這一領域,但目前仍未突破。
大數據也是目前的一大熱點,方向是對的,但短期內很難有爆發機會。但沿著 “數據收集-數據分析-數據應用” 的發展線路,如看到特別優秀的團隊,投資公司可能會做提前布局。
3、商業模式的 “模式顛覆類”
由于中美醫療體制的先天差異,在商業模式這個領域,中國比美國更有機會出 “異類”、出 “黑天鵝”。
但在這個領域要想成功,一定要結合 “政策”(如多點執業、遠程醫療、分級診療等)、“人才”(互聯網人才與醫療人才的結合,缺一不可)、“行業整體利益鏈條”(得醫生者得天下的偽命題),來考慮存在的機會。
目前 “半成功” 的例子是重度垂直領域,因為可以自行完成閉環。這個道理,有點類似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有可能出現全產業鏈的集團,因為可以形成更好的質量控制和靈活快速。
客服電話:400-0755-992
客服郵箱:vip@wapadd.cn
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掃一掃 關注微加
Copyright © 2021 WapAdd.cn 深圳微加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4021220號-1 建站加盟首選,微加建站!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1656號
圖片與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與我聯系刪除。